2004年,通遼市乳制品生產企業多達43家,年產值為6.34億元,產品質量監督抽查批次合格率不足30%;2008年,通遼市乳制品生產企業減少至8家,年產值為7.05億元,產品質量監督抽查批次合格率高于80%;2010年,通遼市乳制品年產值為8.85億元,乳制品一直未檢出三聚氰胺,合格率達到100%;2011年,通遼市僅有2家企業通過了乳制品生產許可證的重新審查……這些數據的變化表明,經過質監部門的嚴格監管,有效地整頓了乳制品行業,乳制品質量得到了明顯提升,通遼市乳制品產業實現了從數量擴張型到質量效益型的轉變。
2005年以前,通遼市乳制品生產企業處于“小、散、亂”的狀況。85%的乳制品企業是10人以下的“家庭小作坊”,60%的企業不具備生產必備條件,國家監督抽查合格率持續走低,通遼市乳制品質量狀況堪憂。國家監督抽查不合格企業通過變更廠名的方式逃避打擊,大量“貼牌企業”的存在給我們質監部門的監管帶來了很大難度。
針對存在的問題,該局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食品質量安全監管水平,狠抓源頭監管。第一,嚴格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做到“正本清源”。通過生產許可證審查、重新審核、委托加工備案等制度的實施,對企業奶源質量、生產加工、成品檢驗實行全過程監控。第二,事前保證與事后監督相結合,加強獲證企業后續監管,確保獲證企業持續保持生產合格產品的能力。我們采取巡查、年審、回訪、監督抽查和執法檢查等方式,督促獲證企業持續保持保證產品質量安全的必備條件,有效規范獲證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保證了食品質量安全。第三,加強執法檢查,加大監督抽查不合格企業后處理力度,嚴查生產假冒偽劣產品和無證生產的違法行為。第四,加強技術機構的技術裝備建設,提高監管能力。“以技術執法,憑數據說話”是質監工作的特性,近年來,通遼市質監系統高度重視基層基礎設施建設和檢驗檢測能力建設,投入800多萬元資金,建立了市、縣兩級食品安全監管網絡,市質計所于2010年底新購進了氣相色譜與質譜聯儀、島津“LC8030 MSMS”液相色譜與質譜聯儀等高端檢驗設備,實現了對農殘、獸殘、抗生素、非法添加物、食品添加劑的檢驗能力由原來的定性、半定量檢測提高到定量檢測,有效地提高了通遼市乳制品質量安全日常風險監測與檢驗能力,為確保監管責任落實到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通過質監部門的科學監管,使得獲證企業具備了先進的生產設備及完善的檢測手段,有效地提升了企業質量安全控制能力。2008年至2010年,共抽查了通遼市8家乳制品生產企業11批次產品,合格9批次,批次合格率為81.8%;2010年7月以后,對90批次的產品進行了三聚氰胺檢測,結果全部合格。今年,通遼市鑫牛源乳業有限責任公司、內蒙古蒙牛乳業科爾沁有限責任公司2家企業通過了重新審核。通遼市質監部門將嚴格按照“放心乳粉從內蒙古做起”行動的要求,采取“許可重審、駐廠監督、批批檢驗、防偽包裝、統一平臺、全程監控、質量追溯”七項措施,進一步規范乳制品企業的生產,實行全過程監管,加大風險監測和監督抽查力度,切實保障乳制品質量安全。
總之,通遼市質監局經過幾年的乳制品專項整治,取得了抓一類產品,整頓一批企業,提升一個行業質量水平的效果,通遼市乳制品行業實現了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越。(郭晶)
郭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