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強局正當時
——寶雞市質監局2011年目標任務完成工作紀實
郭宏偉
因責任而生、因發展而興、因給力而強。2011年寶雞市質監局在陜西省質監局和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牢固樹立民生優先、增進人民福祉理念,搶抓轉型突破和“關天規劃”實施的歷史機遇,乘著建設西部強市的強勁東風,立足市情,獨辟蹊徑,帶領全市質監系統干部職工加壓奮進、加倍苦干,加力突破,舉“圍繞1238,整合檢測資源,打造西部一流、爭創市級強局”之旗走特色路,探索出了一條“十二五”規劃開端之年續“建設一流隊伍見成效、配置一流裝備見實效、營造一流環境有起色、爭創一流佳績有亮點”之后又添“抓質量有為、保安全有位、促發展有威、強質檢有力”四大新變化的惠民強局之路,為工業重鎮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增添了新動力,實現了質監部門從“政府需要、企業歡迎、群眾滿意、社會贊譽”到“有為、有威、有位”的轉變。截止10月底,全市系統預算收入已達4000萬元,年末有望突破4500萬元大關,固定資產投入增速在全省質監系統位居前列,綜合實力顯著提升。
變化之一:抓質量有為
科學發展,好字當頭,質量為先。為了讓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面對著一個個關乎國計、關乎民生的質量命題,寶雞市質監局從容應對、從容破解,采取一系列措施,積極推進質量立市,強力實施名牌戰略,為企業“強筋壯骨”繪制出一幅充滿時代特色的大提升、大提速的質量新畫圖。
一是質量工作水平大提升。先后印發了質量興省先進市(縣區)爭創活動實施方案和申報省2011年名牌產品等一系列文件,推薦了寶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3個單位參加了全國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活動,組織108名企業管理人員參加了質量工程師報名,為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新辦和換證的24戶企業進行了登記備案,年審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66個;召開了全市品牌企業表彰大會,對5戶重新獲得和4戶新創的陜西省名牌產品企業以市政府名義進行了表彰獎勵,尤其是今年9月份,眉縣政府首獲了全省唯一的國家質檢總局質量興縣先進縣稱號。二是大質量工作機制大提速。經多次協商、溝通、積極籌備,市政府和省局簽署了《關于開展質量興市、建設關天經濟區副中心合作備忘錄》;市局與市郵政局簽署了《發揮直郵優勢,加強質監工作宣傳合作協議》后,又與寶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召開了聯席會議,商談大質檢文化建設和大質量工作機制,實現了質量工作與地方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
變化之二:保安全有位
保障質量安全啟于思路,勝于理念,貴在實干。如何避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質量安全問題,一年來寶雞市質監局主動踐行人民質監為人民的工作理念,以有效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落實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己任,安全監管探索推出的“寶雞模式”,既成功實現了“三有”目標,又全面打響了保安全的攻堅戰,更被當地干部群眾傳為佳話。
一是特種設備安全有強化。市政府與縣(區)政府、市局與縣(區)局層層簽訂了特種設備安全責任書,12個縣(區)的特種設備安全管理創建工作全部達標。安排部署了高耗能特種設備節能監管量化考核工作,以市政府名義印發了《寶雞市特種設備一般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制訂了世園會特種設備安全技術保障方案。成立了18人組成的市級特種設備應急救援專家隊伍,先后承辦了承壓、機電類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演練,開展了電梯、起重機械和氣瓶的專項整治及液化石油氣鋼瓶的集中報廢工作,完善了我市重點監控設備臺帳。與教育、衛生、商務、旅游、消防等部門聯合開展了特種設備安全“進企業”、“進社區”、“進校園”活動,尤其是針對北京地鐵4號線自動扶梯事故,及時召開了座談會、工作會和培訓班,加大了對電梯操作、安裝和維保人員的監管力度,《寶雞日報》、央視七套“生活567”專欄對寶雞特種設備涉及機電類監管方面的工作作了專題采訪。與特種設備使用單位簽訂安全責任告知書390份,新登記注冊設備1182臺,排查各類事故隱患32處,發出安全監察指令書40余份。同時,對春節、“兩會”、“五一”、“太白山登山節暨法門寺旅游節”、“世園會”期間在用的特種設備加強了日常監察,保證了設備安全運行。二是食品質量安全有保障。我市在除1戶乳制品企業未通過工信廳審核、其余12戶均已重新獲得了生產許可證的基礎上,制定了《食品質量監督抽查計劃》、《食品生產加工環節質量安全日常監督管理工作實施意見》,出臺了《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監管實施方案》、《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監管辦法(試行)》、《食品生產加工環節誠信示范企業評審規范》、《食品生產加工環節建立長效監管機制加強五大體系建設實施方案》等文件制度,又及時下撥了抽檢經費,對602戶涉及23類食品開展了1504次產品監督抽樣,加強了專供西安世園會食品企業的質量監管;投資10萬元為全市915戶小作坊印制了《小作坊登記證》、四本臺帳、八項管理制度,已免費發放給企業及小作坊。同時,扎實開展了饅頭、肉制品、乳制品等產品專項整治工作,成功應對了“4•22蒙牛涉嫌問題奶事件”,食品質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三是食品添加劑整治有成效。市局先后印發了《食品添加劑整治方案》等文件,多次召開了食品監管會議,設立了50萬元舉報獎勵基金,出臺了《食品生產加工環節違法行為舉報獎勵辦法》,印發了《明察暗訪制度》、《舉報獎勵辦法》、《黑名單制度》、《信息披露制度》等規章制度,探索出了一條具有寶雞質監特色的“質檢所”、“高新”、“眉縣”、“隴縣”、“太白”的五個監管模式,構筑了食品安全監管屏障。截止目前,食品企業相繼簽訂了承諾書1200余份,查處非法添加食品案件5起,統一制訂并印制的6000余份4項制度(《公告》、《責任書》、《承諾書》、《舉報獎勵制度和舉報電話》),向企業免費發放后已在廠區醒目處張貼懸掛。同時,按照市政府提出的“縣級常規檢驗、市級重點抽查”的指導原則,建立完善了食品生產加工環節質量安全監管五大體系,各類專項工作扎實有效展開。今年5月20日,劉桂芳副市長在聽取了我局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工作匯報后用“安排扎實、考慮周密、措施得力、效果明顯”16字對質監系統專項整治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變化之三:促發展有威
發展為上、民生為本、務實為先。既為提升產品質量“助力”又為產業發展“護航”,只有高度重視民生,致力于解決民生,不斷改善民生,才能在履職盡責中有所作為。新的定位,寶雞市質監人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永恒的價值追求,胸懷敬民、親民、知民、愛民、為民、靠民情節,用“四個惠民”譜寫了又一輪民生關照的新篇章。
一是用計量惠民。相繼開展了認證認可行政監管、“實驗室開放”、民用四表強制檢定等活動,深入推進“關注民生、計量惠民”、“推進誠信計量、建設和諧城鄉”等行動,組織計量技術專家成立了節能降耗增效服務隊,為重點能耗企業提供上門技術服務。3戶企業復查合格換發了計量器具生產許可證,3戶企業考核通過了20項計量標準,對8戶企業涉及28個項目的15名計量檢定員進行了培訓考核。完成了千陽、麟游、太白3個法定計量技術機構授權考核、1家質檢機構復評審、8家獲證質檢機構(實驗室)的監督評審等工作。二是用標準富民。以市政府名義印發了寶雞市貫徹陜西省標準化發展戰略綱要(2011-2020年)實施意見,與市發改委聯合下發了以美林農業觀光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太白山旅游發展有限公司為試點的服務業標準化方案。制訂并向省局申報了《寶雞辣椒干》、《獼猴桃標準綜合體》、《壓力變送器》地方標準。對2戶企業的100余人開展了企業標準化良好行為知識培訓,與2戶企業簽訂了企業標準良好行為確認協議,指導6戶企業的6個產品采用了國際標準或國外先進標準,完成企業采標4項。以已建成的18個國家級、3個省級、4個市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為依托,先后召開了眉縣的獼猴桃、扶風縣的小麥良種繁育、隴縣的綠色核桃示范區啟動大會,眉縣獼猴桃栽培標準化示范區榮獲全國質量工作先進單位,市局榮獲全省2011年標準化優秀論文評選活動組織獎。三是用執法保民。圍繞“雙打”活動,先后開展了農資打假、集中銷毀假冒偽劣產品、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建材、石油鉆機及配件、中央空調、電線電纜、電力鐵塔等產品專項行動,檢查生產經銷企業1235戶、建筑工地586個、商品7632個批次,監督抽查鋼筋96個批次、塑鋼門窗企業12戶、保溫板企業32戶,查處涉案貨值8000余萬元,立案質量違法案件553起、萬元大案84起、國家局督辦案4起、移送公安機關案1起,依法銷毀假冒物資5萬余元,有力地維護了產品質量安全。四是用質量安民。今年已出具市級涉及食品、化工、建材類質檢報告5502份,受理食品、工業產品、特種設備、計量等行政許可企業405戶,新辦理代碼證書3600余張、年檢10000余張、企業條碼400余張,收集代碼信息27673條,為政府質量宏觀分析提供了決策依據。同時,對化肥、節能燈、城市用煤等能源類產品開展了省、市級質量監督抽查,并對抽檢不合格企業召開了整改會。今年的5月17日戴征社市長在我局呈送的《食品監督抽查報告》上作出了重要批示,《寶雞日報》也于5月28日頭版在“民生聚焦”專欄對我局的質量監督工作作了重要報道。
變化之四:強質檢有力
勇者無畏,勤者不輟,質監大廈萬丈高樓平地起。進入“十二五”,寶雞市質監局高點規劃,高點定位,高位求進,奮力邁進在致力于推進飽含“底氣”、充滿“人氣”、深蘊“文氣”、富有“大氣”的質監惠民強局征程上,圍繞“八個抓手”提升質監服務把關能力,夯實了寶雞質監大廈的根基,在當地百姓的心中樹立了“質量安全守護神”的新形象。
一是強隊伍。調整任免各級干部70余人,成立了高新分局,組建了高新分局黨組,在系統重新選拔了8名技術帶頭人和17名技術骨干,1名同志獲得了正高級工程師任職資格,2名同志獲得了高級工程師任職資格。向社會公開招聘了23名具有碩士和本科學歷的畢業生,充實了人才隊伍。二是正作風。繼去年被市政府評為“政風行風先進單位”后,建立了“問責問廉問效”機制,加強了“禮品登記制度”、“一把手末位表態”、“廉政談話”、“廉政法規考試”等制度和黨風廉政建設8項制度的實施力度,市局議題議案上會80多項,形成會議紀要23期;通過廉政教育報告會、觀看電教片、紀檢部門干部授課等形式在系統內開展了黨性黨風黨紀教育活動,樹立了質監行業新形象。同時,加強行風建設方面的經驗題為《作風鑄就品質》、《我監督你的產品、你監督我的人品》、《當好質量興市的把關人》等文章,先后被《中國紀檢監察報》、《中國品牌與防偽》、《陜西省黨風與廉政》、《寶雞日報》等多家新聞媒體報道后,在全市形成了共識,引起了共鳴。三是促和諧。在強力推行落實好省局1238”總體思路和《14個工作方案》的基礎上,以“和諧質監•與善同行”、“崗位揚善、創先爭優”、“創建學習型黨組織、爭當學習型黨員”等活動為契機,在系統扎實開展了向劉家勤同志等先進事跡學習活動,相繼支援西藏阿里質監局17萬元,送去了寶雞質監人的深情厚誼。統籌70萬元解決了自收自支、未上劃人員、機關工勤崗位、績效工資60%及機關退休工人生活補貼,自籌資金130萬元,落實了事業單位在職及退休人員二補完善后績效工資60%新增部分,確保了系統的穩定和諧。舉辦了首屆機關直屬單位登山暨拔河比賽和市局機關第九屆運動會,與前來我局參觀交流的銅川市局就質監工作進行了交流。市局大合唱榮獲全市建黨90周年歌詠演唱會一等獎,市局先后被省局黨組和市直機關工委表彰為“先進基層黨組織”,局長楊旺余同志和稽查隊二分隊被省局黨組表彰為“優秀共產黨員”、“質量先鋒崗”稱號;對系統涌現出的3個先進基層黨組織、15名優秀共產黨員、8名優秀黨務工作者進行了表彰獎勵。四是重宣傳。按時辦結了市政府下達的4個提案督辦,建成了“寶雞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新的門戶網站,全年出刊《質量與安全》簡報40余期,完成了10余萬字的《寶雞市質量技術監督志》(2001—2010年)編撰工作。市局完成的10余個調研成果經驗材料先后被《中國質量報》、《質檢內部參考資料》等多家報刊雜志刊登,其中的《全面實施名牌戰略、傾力打造寶雞品牌》一文評為寶雞市委優秀調研論文二等獎,《求實求近、求新求趣—大質檢文化建設初探》一文評為省局大質檢文化建設征文一等獎,《給力執法權威、提升監管水平》和《給力“創先爭優”、打造“四個一流”》兩篇文章分別在全省質監系統執法工作會和市直機關工委舉辦的“創先爭優”活動會議上作了交流經驗后,不僅得到了省局、市委、市政府和有關部門的一致肯定,也得到了毗鄰地市質監部門的借鑒和好評。五是抓法治。以“法律法規教育年”活動為契機,將全員法規培訓、執法證件考核、依法許可檢查、典型案件引領、案件月報動態等措施逐一落實到位,增強了依法監管工作的公正性和透明度。深入開展的法律“六進”活動,以及與公安、檢察院等部門建立的質監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審查監督工作機制,既營造了全民共建共享抓質量的輿論氛圍,也使行政執法工作實現了無復議、無訴訟、行風、政風零投訴,更使市局躋身于國家質檢總局“五五普法”先進單位的行列。六是興科技。向國家質檢總局申報了達5800余萬元涉及計量、特檢、質檢、纖檢的技改設備資金,投資4000余萬元的質檢大廈建設項目已被省政府、省局批準納入了“十二五”重點規劃項目,向省局推薦了2個科研項目,市局投入3200余萬元用于技術機構裝備、實驗室改(擴)建等項目建設。“寶雞辣椒”已順利通過了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專家審查會審查,“太白貝母”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已在緊鑼密鼓申報之中。同時,邀請重慶市質監局巡視員呂長富來寶雞作了為期3天的“科技打假、技術執法”專題報告會,拓展了執法人員對中央空調設備、鋼結構廠房等20余種從未涉獵的打假技能。七是提能力。市纖檢所建起了檢驗室,建成了市質檢所麟游煤炭檢測站、市計量所麟游礦用計量器具檢定站,市特檢所新增并開展了車載氣瓶安裝監督檢驗工作,市質檢所對涉及煤炭、水泥、瓷磚等檢測項目進行了擴項認證,新增了14個食品檢驗項目及參數。八是添硬件。協商市政府解決了我局電子政務外網連接,市局檢驗檢測綜合樓工程主體已竣工,麟游縣局投資180萬元購置的辦公樓項目已投入使用,鳳縣質監局投資265萬元購置的綜合辦公樓及食品實驗室正在裝修中,系統技術機構建設全面駛入了科學、可持續、跨越式躍升發展的快車道,煥發出寶雞質監事業蓬勃的青春和活力。
舟大者任重,馬駿者遠馳。可以說,2011年是寶雞質監史上事業大發展、面貌大改變、精神大變樣、觀念大更新、活力大迸發、質量效益大凸顯的一年,簡樸式質監大廈的竣工已為寶雞質監人抒寫了“家”的夢想;面對新一輪質量引擎的強大發動,寶雞質監局后發崛起的大幕已經拉開,在冰雪消融后2012年的春天里,踏著打造關天經濟副中心、建設和諧新寶雞的鏗鏘旋律,寶雞質監系統干部職工的力量已匯聚成奔騰的河流,是無法放慢的腳步,是不能阻擋的勢能,昂首奔向前方,朝著幸福的方向揚帆啟航,正向著全國一流市級質監強局的峰巔闊步前進!(郭宏偉)
郭宏偉